澳门皇冠

图片
最新!泉州疾控发布5月份防病提示
来源:泉州疾控 2023-05-16 10:27 阅读人数:1

  5月是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升高,雨水增多,各种细菌、病毒以及毒蕈类等植物生长繁殖活跃,是各种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好发季节。泉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五一”小长假前后,人群聚集且流动性大,市民在持续做好新冠病毒个人防护的同时,要加强对流感、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以及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布病)和食物中毒的防范。

 

  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当前新冠感染疫情呈局部零星散发状态,平稳处于“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建议市民朋友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科学做好个人防护。

  预防措施

  坚持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可按照近期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下发的《关于印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的通知》,合理科学佩戴口罩,遵守咳嗽礼仪,做到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场所要定时开窗通风,做好居室日常卫生。

  做好日常健康监测。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状况,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咽痛、嗅觉味觉减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症状时,应做好居家自我监测,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若持续有新冠相关症状或者病情发生进展,应及时就医。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根据《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要求,建议相关目标人群,尽早完成疫苗接种,全面筑牢免疫屏障,降低重症发生风险。

 

  注:3-17岁人群仅可使用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北京科兴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和智飞龙科马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

  增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睡眠,坚持适量运动、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态,坚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4天,平均为2天,临床表现一般为突发高热,咳嗽、咽痛,可伴寒颤,部分感染者可出现肺炎、心肌炎、中耳炎等并发症,可进展为重症甚至死亡。当前我市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有所波动。

  预防措施

  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毛巾等遮掩口鼻;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要勤洗手;每天要开窗通风。

  保持科学饮食起居,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机体免疫力。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流感流行期应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多休息,多喝水;不带病上班、上课;一旦症状出现进行性加重,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三、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由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人与人之间不发生传染。春夏之交温度升高、降雨较多,蚊虫的孳生及活动活跃,为登革病毒的传播扩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近期,东南亚多国、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等国家相继报告登革热疫情,随着境外旅游、劳务输出和国际商业活动增多,广大市民需要注意预防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发生。

  预防措施

  1.除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各类无用积水;家中应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其容器每5~7天要彻底换水一次;对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对难以清除积水的轮胎可投放双硫磷灭幼蚊。

  2.避免蚊虫叮咬

  尽量避免去树荫、草丛等蚊子喜欢栖息的阴凉处;在室外活动时应尽量穿着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裸露,对裸露处使用有效驱蚊产品;在室内安装纱门纱窗,卧室使用蚊帐,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片等驱杀蚊虫。

  3.及时就诊

  如果过去2周曾在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逗留,当出现突然发热(有时可达39℃)后,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说明外出史。 

  四、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在南方地区以春夏(4~6月)为主高峰,秋冬季节(10~11月)为次高峰,主要通过接触患者鼻咽分泌物、唾液、疱疹液、排泄物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日用品和衣物等物品传播。该病好发于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3岁以内更为常见,多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引发聚集性疫情。

  预防措施

  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以及家长和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

  保持家庭卫生。居室要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避免携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接种疫苗。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满6月龄的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五、食源性疾病

  随着气温明显升高,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性增加,同时野生植物和蘑菇进入采食期,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风险亦随之提升。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用流动的水洗手;使用公勺公筷,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制作食品时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加工时要烧熟煮透,尽快食用,餐后剩余的食物要及时冷藏,隔夜食品要在彻底加热后再食用,不要生食肉类、水产品等食品。

  外出郊游时不采摘、购买和食用不熟悉或者来历不明的野菜、野果和野生蘑菇。 

  六、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叫波状热,俗称懒汉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感染布鲁氏菌病的家畜(羊、牛、猪等)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急性期有发热、寒战、多汗、乏力、头痛、肌肉关节疼痛、骨关节肿大、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症状,男性生殖系统受损会出现睾丸疼痛肿胀等。慢性期(发病6个月以上)则有乏力、关节疼痛、沉重感、活动障碍、低热、精神萎靡、表情淡漠、烦躁不安、肝脾肿大、心悸等症状。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3~8月为发病高峰。

  预防措施

  1.饲养和屠宰人群

  对牲畜及时进行疫苗免疫是预防牛、羊等牲畜患布病最有效的方法。

  科学养殖,规范宰杀。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采用湿式作业。

  注意个人防护。清理圈舍时应戴好口罩,防止吸入含有布氏菌的灰尘,感染病菌;家畜分娩接羔时应戴好橡胶手套,处理完后及时用消毒剂洗手;挤奶时应穿好工作服,随穿随脱,定时消毒;挤奶后应立即洗手。

  正确处理患病牲畜。避免混养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病畜要及时捕杀处理,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要挖坑深埋,并对流产物污染的地方用消毒剂冲洗消毒。

  2.普通人群

  注意饮食卫生,不购买或食用病死的牛、羊肉,日常所需的肉类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并且要烧熟烧透再吃;喝牛奶、羊奶,要在煮沸后饮用;加工肉类的工具应做到生熟分开,避免污染。

  七、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严重的急性传染病。每年春季(4~6月份)和秋冬季(10月份到次年1月份)是发病高峰。

  预防措施

  1.防鼠灭鼠

  在鼠类经常出入的地方投放灭鼠药或布粘鼠板;不伤害鼠的天敌;及时堵塞鼠洞;门窗合缝;排水口加铁栅。

  2.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个人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有效措施,建议重点地区16–60岁人群、到流行区进行野外探险、旅游、耕种等活动的人群及时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3.管好食品

  剩饭菜必须加热后食用;剩饭菜不要乱倒;食物放在老鼠接触不到的地方;餐具用前应煮沸消毒。

  4.个人卫生

  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均衡饮食,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适量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并注意保暖。

  5.环境治理

  为消除鼠孳生地,要做好环境治理。工作前,要戴上口罩及手套;室外垃圾及时清理;杂物堆放定期整理;先洒水后扫地,防止吸入带毒尘埃;清除杂草。

  6.及时就医

  被老鼠咬伤,皮肤破损,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应及时就诊,就近治疗。 

  八、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如玩具、文具、门把手等。水痘全年均可发病,于冬春两季多见,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高度聚集的场所扩散传播。

  预防措施

  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满18月龄接种第1剂,满4岁接种第2剂。超过4岁但既往仅接种过1剂疫苗的儿童,建议补种第2剂疫苗。

  流行高峰期应避免去人群密集和环境密闭场所。

  发现自己或孩子出现发烧、出疹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就诊时请佩戴口罩。如确诊为水痘,应居家隔离治疗,患者应隔离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