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皇冠

图片
提醒!手足口病多发 切记做好预防!
来源:泉州疾控 2023-04-17 17:27 阅读人数:1

  当前,已进入手足口病多发的季节。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学龄前儿童容易感染。虽然大部分患儿都可自愈,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各位家长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发烧、皮疹、口腔疱疹等症状,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就诊。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之后的儿童发病率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就发病季节看,一般每年自3月下旬开始手足口病疫情逐渐上升,多于4-6月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

  2.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经历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以发热、口腔黏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3.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以及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4.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及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等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平时注意清洁消毒: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少去人口密集场所: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及时接种EV71疫苗: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5.手足口病患儿居家治疗或隔离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健康监护: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体温38.5℃以上超过3天)、神经系统异常(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惊、烦躁或肢体颤抖抽搐等),可能在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居家消毒: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做好隔离:居家隔离时限为发现症状后直至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在此期间应尽量让患儿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对与其共同居住的其他儿童也应采取隔离措施。

  6.托幼机构如何预防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做好症状监测和病例管理。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午检和缺勤追踪,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等患儿,要及时就医并隔离管理。对患儿使用的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环境的清洁、通风和消毒。对教室、公共区域定期进行清洁通风,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便器按钮、电梯按钮、上下床扶手等频繁接触的部位要定期消毒。保持厕所卫生,每日进行消毒。

  玩具、生活物品的清洗消毒。定期对儿童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个人生活用品进行清洗消毒。

  开展宣传教育。托幼机构宜采用儿歌、动画、做游戏等儿童易接受方式,教育儿童养成饭前、便后、外出玩耍后及时正确洗手,以及不混用毛巾、水杯等卫生习惯。

  规范开展清洁与消毒。托幼机构清洁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正确配制消毒液,规范开展环境、物品的清洁与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托幼机构如发现短期内病例增多,应及时报告辖区疾控中心,并配合落实相关防控措施。

  来源:泉州疾控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